产品设计与人机交互研究所依托工业设计系,现有专任教师及科研人员6人,其中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教育工作者1名,江苏省“333”科技领军人才1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1名,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英才1名。主要研究方向有:复杂系统人机交互数字界面设计研究、先进人机交互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神经设计学(设计与决策)、大数据可视化理论与应用、产品及品牌设计。
围绕工业设计和人机交互中的热点问题,团队针对复杂信息系统界面设计、多模态人机交互、虚实融合显示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攻关,形成了以复杂系统为对象、以用户认知为引导、以多维生理测评为手段的研究特色。近年来,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部委科学基金8项、其他国家级及部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团队已在国内核心、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EI收录15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共10余本,获省部级奖10项,申请和批准专利1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0余项,实用新型30余项。目前,团队已建有先进交互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脑电眼动生理测评实验室和冰雹撞击可靠性测试实验室。
团队形成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数字界面设计、工效学评价与人机交互技术,并得到了大规模产业化。同时,团队与数十家科研院所和企业保持着长期密切合作关系,完成了大型机械设备造型设计、电子产品设计、复杂信息系统界面设计和先进交互技术等数十项横向科研项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20亿元。团队将工业设计技术成功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推动了人机界面设计和工效学评价领域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促进了人机交互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
人才培养
团队注重人才培养和国家重大工程的结合,全阶段灌输项目化教学理念。通过NSFC项目、装备技术基础项目、航空基金项目、“十三五”、“十四五”装备预研项目等一批国家级、部省级项目,将设计学科上升到科学的层面,在国内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团队面向本科生承担人因工程、人机工程学、工业设计导论、产品设计方法学、产品概念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工业设计流程与方法、点石成金的工业设计等课程的教学;面向研究生承担的课程包括:设计认知及计算、人机工程学、设计学原理、数字化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表达与交流、神经设计学概论、设计符号与语义、情感设计等。
团队目前在校博士生16名,硕士生146名。坚持国际化办学思想,通过中澳联合办学、博士联合培养、接受海外职工等多种形式展开国际交流与合作。硕士生注重设计理念和技能的培养,培养其具有设计研究和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博士要求从工程实践中抽象出一般性科学问题,培养其具有科学研究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在工业设计逐年向好的行业红利和团队高标准培养模式的双重驱动下,团队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好评。研究生就业去向多为大型互联网公司、大型国企、大型外企和科研院所,主要有:华为、阿里巴巴、西门子、福特汽车、三星电子、徐工、苏美达、华硕、中电、中航、中船等。此外也有部分毕业生到美国、德国、新加坡深造和工作。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一、复杂系统人机交互数字界面设计研究
团队为国内首个提出将脑机制引入复杂信息系统数字界面的团队,提出了一系列的科学设计方法,研究覆盖从需求分析、信息架构、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和工效评价全流程,目前已完成10余项复杂人机交互数字界面设计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二、先进人机交互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
研究人工智能时代下眼控、手势、体感等新型先进交互技术,运用先进交互方式的VR/AR/MR中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多模态人机交互融合方法,以及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
主要研究方向三、神经设计学(设计与决策)
将脑科学和设计学相结合,采用ERP、近红外等生理测量技术,探寻和解密人类在设计和体验过程中的脑活动规律,提供设计领域中的神经科学依据,揭示设计领域中的神经生理学现象,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和指导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四、大数据可视化理论与应用
研究认知引导下的高维多元数据视觉表征方法,研究大数据可视化的页面构成和交互设计方法,研究信息界面空间复杂网络和高维信息的可视化结构模型,研究大数据可视化的工效评价方法。
主要研究方向五、产品及品牌设计
面向大型机械设备、电子电气产品、复杂装备等领域展开产品设计,帮助企业开展面向品牌和细分市场的用户研究、完成产品品牌识别设计和市场战略升级、定义品牌新一代产品族家族特征。
科研骨干
研究所所长:薛澄岐